一、企業用工緊缺的原因分析
導致企業用工荒和招工難問題出現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我國經濟回升向好,企業用工量增加
金融危機過后,世界經濟逐漸好轉,加上國內的經濟刺激計劃,我國經濟的發展實現了快速的反彈。內需不斷擴大,外貿持續增長,促使企業用工需求的不斷增長。此外,民工大量返鄉也增加了招工的難度。
2、沿海地區就業優勢減弱,民工就業的選擇趨向多樣化
隨著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、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,中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,用工需求在增加,給當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,吸引相當數量的農民工在家鄉實現就業。這就使得東部沿海地區的用工優勢逐漸被削減和弱化,農民工也不愿背井離鄉,希望在自己的家鄉實現就業和發展。
3、自主創業和就業渠道增加,城市化進程加強
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,可供給企業的農村勞動力的人數在逐漸減少?,F在的年輕勞工,家里大多有錢了,這些人不太愿出遠門,都窩在近一點的家鄉打臨時工。所以年輕人越來越少,而年紀大一點的勞動力衰退,又不能適應快節奏的工作方式,總體上造成了勞工荒這種現狀。
4、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預期較高
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,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很大的提高,但是城鄉間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,致使大中城市消費水平持續走高,增加了外來民工的生活成本。然而,外來民工在社會福利等方面,遭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。隨著民工權利意識的不斷增強,新生代農民工對工資等就業的預期不斷增加。如果企業還想延續低工資招工或者招工手段比較單一的傳統, 招工難 的問題將很難得到解決。80后和90后群體已近成為當前勞工的主體,仔細分析后不難發現,他們外出務工或就業,不單單是為賺取工資那么簡單,他們更多的是想體驗或享受生活、豐富個人視野、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等,如果我們的企業還象當初對待一代民工那樣來對待這些80、90后民工,顯然已經不合時宜。
二、針對企業用工短缺的策略和建議
隨著經濟的回暖,生產需求不斷增加,但是由于民工短缺等問題致使企業開工不足,嚴重影響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,對整體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。所以解決 招工難 和 用工荒 的問題,已經成為政府和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。對此,提出以下對策建議:
1、正確分析用工需求,未雨綢繆,建立儲備人才
企業應當嘗試新的招工合作渠道,促使自己的人才儲備能力的提高,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,在做好企業員工儲備工作的同時,應加強與當地政府以及勞務輸出政府的聯系與合作,為企業招工尋求幫助,擴大招聘的區域范圍。比如中勞網這樣的全國性網上勞務市場,能低成本的將企業的招工簡章發布到全國。
2、建立健全用工體制
與西方國家相比,我國的用工機制存在很多弊端,例如戶籍問題、孩子上學問題等等,因為長期以來,沒有解決民工的歸屬感問題,使民工的流動性比較大。政府應當提高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配套保障措施,出臺相應政策幫助外來務工人員,使他們享受更多的待遇,消除使他們在子女教育、個人養老、醫療、工傷等方面的后顧之憂。此外,要完善用工的預警機制,對用工信息進行及時的收集和檢測,并建立相應的應對措施,使勞務和用工雙方都能及時了解用工需求準確情況,便于雙方及時進行接洽。
3、健全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
經相關調查發現,很多地方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,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數量、就業率、就業結構等都缺乏相應的調查和了解,使自身面對 招工難 和 用工荒 問題時不知所措,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城鄉一體化就業登記制度的缺陷。相關職能部門要想很好的解決 用工荒 的問題,首先必須對農民工就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調研和分析;其次要成立相應的預警監測機構,建立統一發布就業信息的機制。實現在全國范圍內對勞務需求、勞務輸出和用工崗位專業情況的監督和預測,及時發布有關訊息,實現勞務提供和勞務需求的有效對接。
4、注重新生代農民工求職群體的訴求
三、結語
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就業群體,就業是最大的民生。 用工荒 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棄積極的就業政策,恰恰相反,勞動力的短缺正因存在制度約束,還不能完全自由流動。 民工荒 實際上是 民工權利荒 ,民工短。
中國缺實際上是權利和制度的短缺,應將 用工荒 作為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契機和動力,改革稅收制度、戶籍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,提供農民工子女就學、職業技能教育等公共產品,而不是通過修改法律等手段將政府責任轉嫁給企業。